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三晋大地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编
持续构建“五型财政”
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武志远
党的二十大是建党百年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时间坐标上,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我深深感到,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洋溢着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豪迈情怀,彰显着党的领袖亲民爱民的人格魅力。结合一个多月来的认真学习特别是这几天的专题学习,更加感觉字字走心走实、重若千钧,句句饱含深意、催人奋进。新征程上,省财政厅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精髓要义,准确把握实践要求,持续构建“五型财政”,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凝心铸魂,持续构建忠诚型财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样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财政部门的政治机关属性,也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树牢“以政领财”理念,坚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财”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紧紧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安排预算资金、制定财政政策、推动贯彻落实,把忠诚担当奉献书写在财政工作具体实践中。
用心聚力,持续构建发展型财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必须有力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树牢科学理财理念。一方面,持续涵养财源、壮大财力。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宏观税收调控政策,发挥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认真研究市场主体反映问题,加大政策配套支持力度,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着力形成“放水养鱼”“水多鱼多”和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健全完善财政预算大事要事综合保障机制,全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双碳”建设、“两个转型”、中部城市群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市场主体倍增“十大平台”等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撑和机制保障,促进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暖心惠民,持续构建共享型财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树牢人民至上理念,一手增投入,一手建机制。把新增财力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倾斜。持续健全完善财政民生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就业、养老、医疗、低保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水平,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把民生愿景转变成幸福实景。
匠心赋能,持续构建创新型财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财政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树牢改革创新理念,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着力推进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恒心强基,持续构建安全型财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财政既是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保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树牢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健全完善基层“三保”、政府债务、社保基金、地方金融等方面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财政自身发展的安全性。同时,立足全省大局,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重大突发事件防范处置等方面政策资金保障,助力不断提高全省发展的安全性。
-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