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运城>运城概况
        28365365tw五大联赛_365bet正网_365bet在线手机版情简介
        发表时间:2023-02-13 17:36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2000年9月运城撤地设市,全市辖1区2市10县、1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工业类开发区、2个农业类开发区),147个乡镇(办事处)、2173个行政村。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73.3万人,城镇人口237.9万人,城镇化率为50.26%;乡村人口235.5万人。国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疆域的9%,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优惠政策集聚。运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是黄河由北向南、调头向东的最后一个大拐弯处,有着380公里的黄河岸线,黄河由此转弯,一路向东奔向大海。这里距西安和洛阳各200公里,距省城太原380公里,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是华北、西北、中原地区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利用这一区位优势,2012年5月,由运城牵头申报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功获批,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域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和临汾三省四市,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相连。2014年4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使该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还被国家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这里承接环渤海经济圈,毗邻关天经济区,同时具备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在机制体制、项目布局、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运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开放活力巨大。运城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境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县县通高速,省际高速公路出口6个;市内高铁1小时达西安,2小时达太原,5小时达北京,已建成的浩吉铁路途径运城,连接蒙、陕、晋、豫、鄂、湘、赣等7省(区),是新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运城机场是山西省第二大机场,已开通北上广等32条国内航线,通达37个城市,年输送旅客近250万人次。随着现代化、立体化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华北、中原、华中、华南、西北的联系和交流更加便捷。

          三是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文化底蕴深厚。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存灿若星河、人文资源星罗棋布、民俗文化俯拾皆是。“耕读传家、崇文尚礼、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包容友善、勤奋进取”是运城的优良传统。全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运城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全球三大盐湖之一的运城盐湖、德孝文化起源地舜帝陵、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海内祠庙之祖万荣后土祠、东方壁画艺术宝库芮城永乐宫、《西厢记》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慈善世家万荣李家大院、闻喜裴氏“中华宰相村”等等。运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关羽、柳宗元、王勃、司马光、薛仁贵、吕洞宾、关汉卿以及“裴氏家族”等名人巨匠都是运城人,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更是当代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运城自古有耕读传家、崇教尚学的优良传统,基础教育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康杰中学、运城中学等名校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拥有“2本5专”7所高等院校和57所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9.5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高智能、高技能人才2万余人,成为全国8个“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全市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家,省级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39家,市级79家,成立了17个创新平台(包括9个新型研发机构、5个重点实验室和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型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四是产业多元特色鲜明,发展基础良好。运城是传统农业大市。着眼于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已形成粮、果、菜、畜等主导产业和循环产业链条,拥有23个“国字号”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拥有2个省级现代农业开发区,正在重点打造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苹果、油桃等优质水果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73个国家和地区,果业出口成为省级战略。“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等优质农产品正在占领更多老百姓餐桌。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农业产值452.7亿元,增长7.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76.6%;牧业产值82.0亿元,增长29.7%,占比13.9%;林业产值13.6亿元,增长11.5%,占比2.3%;渔业产值4.0亿元,增长14.2%,占比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4亿元,增长5.3%,占比6.5%。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78.8万吨,比上年下降1.2%,总量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夏粮产量135.1万吨,增长1.9%,其中小麦产量13.5亿公斤,增长1.9%;秋粮143.6万吨,下降3.9%。粮食单产346.3公斤/亩。全年全市水果产量709.3万吨,增长3.5%,其中苹果产量316.0万吨,下降6.4%。全年全市蔬菜产量229.01万吨,增长7.4%。运城是新兴工业城市。原材料工业基础良好,工业门类相对比较齐全,为发展原材料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加快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着眼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全面建设十大主导产业集群基础上,重点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其中非煤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8.7%,位居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0%,占比1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9%,占比10.0%。运城是新型服务业城市。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8亿元,同比增长16.2%,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金融生态良好,曾获“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称号;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文化旅游等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拥有4A级景区13家,着眼于融合化、品牌化、全域化发展,正在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擦亮“关公、盐湖、黄河”三大金字招牌,实施关公文化产业园、河津龙门景区、平陆茅津古渡等29个文旅产业项目,打造28个名人展馆、典故展馆,推进“黄河人家”、乡村旅游示范村、康养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关帝庙、五老峰创建5A级景区。全市每年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舜帝德孝文化节、池盐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拓宽旅游客源,叫响“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

          五是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28365365tw五大联赛_365bet正网_365bet在线手机版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铜、铁、铝等60余种,列入国家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28种,开发利用的有34种。我市煤炭保有资源量约4.5亿吨。煤质以焦煤、瘦焦煤、焦肥煤、瘦煤为主。全市生产能力为1075万吨/年。我市铜矿、金属镁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位置。铜矿探明资源量占全省的95%以上,主要分布于垣曲县、闻喜县、绛县、盐湖区等县。现有矿山保有资源储量约3.1亿吨,设计生产规模约1069.5万吨/年。我市金属镁的产、学、研、生产一体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冶镁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稷王山、中条山区一带,资源储量大,易开采。

          六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城市宜居宜业。运城是典型的山水平原城市,年平均气温13.3℃,降水量510.7毫米,日照2188.8小时,无霜期188—238天。全市林地面积969.6万亩,森林覆盖率30%、名列全省第二,环境承载空间较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全市城镇化率49.27%。中心城市建成区80平方公里,城乡居民生活殷实,消费能力强,市场潜力巨大,商业环境和商业基础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稳居全省第二。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3.1亿元,同比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3.4亿元,同比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5.8亿元,同比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1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831元,同比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291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281元,同比增长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