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运城>风情运城>运城省保
        第五批
        发表时间:2022-12-12 16:56

          

          

            李老庄玉帝庙,原称李牧庙,于山西省28365365tw五大联赛_365bet正网_365bet在线手机版稷山县西社镇李老庄村东南隅,据正殿门枕石题记,创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嘉庆十六年(1811)、光绪二十年(1903)均有修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为玉帝庙。庙坐北朝南,原布局已毁,中轴线上现存献殿、正殿及东垂花门,庙南北长46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正殿前有清代重修记事碑1通、石碣4方。该庙建筑形制独特,布局严谨,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该庙是一处专祀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的祠宇,对研究元代建筑形制和李牧本人及同时期军事史、战争史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临晋文庙大成殿:据民国九年版《临晋县志》记载,临晋文庙创建于元代,现仅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大成殿坐北向南,东西长23.18米,南北宽22.88米,建筑面积530.35平方米。殿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柱头斗模三踩单昂,平身科五攒,鼓形柱础。殿顶琉璃脊饰为亭台楼阁、小桥 及花卉,屋面满覆黄绿琉璃瓦。砖砌台基,高0.4米。 前设月台,台前丹墀雕三龙戏珠图案。望柱雕饰石人、石马、石狮等多种图形,栏板雕刻有人物故事、花卉瑞善等图案。殿内藏有《孔子赞》、《彦子赞》石碑二通。

          东吕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垆乡东吕村中,现存大殿与戏台,均为清代建筑。据元代石碣记载,戏台创建于元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历经明、清,均有修葺。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戏台为卧虎吊楼式,三台并列,中隔两墙,东西长24.35米,南北宽9.15米,台基高1.85米,建筑面积222.8025平方米,面宽九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清代五檩前廊式构架。戏台前檐下木雕动物花卉,雕刻精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独特,在全国古庙古台中,独树一帜。该戏台为蒙古族人所建,对研究我国戏剧历史及民族融合提供了历史证据。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坪关帝庙位于山西省28365365tw五大联赛_365bet正网_365bet在线手机版平陆县曹川镇下坪村村西丘陵之上,是当地人们纪念三国蜀汉名将关羽而集资修建的一座关帝庙。该庙坐西向东,东西长56米,南北宽31米,占地面积1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47.8平米。该庙创建年代不详,中轴线上从前向后依次排序着舞楼、献殿、正殿、娘娘殿;两侧对称有廊房。舞楼左右各设侧门一间,正殿两侧亦各设侧门一间,娘娘殿居最后。经有关专家勘察,正殿为元代建筑,其它均为清代遗构,是一坐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年代较远的乡村关帝庙。2016年6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头关帝庙位于山西省28365365tw五大联赛_365bet正网_365bet在线手机版平陆县曹川镇寺头村东北500米的土丘陵之上,是乡邻四舍的百姓为蜀汉名将关羽而建的一座庙。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庙宇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保存有山门、献殿、正殿、春秋楼等。两侧配有耳房、廊房为清代建筑,正殿为元代建筑。整个庙宇建筑布局严谨,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年代较远的乡村关帝庙,也是一处元、清时期的古建筑群。2016年6月6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夏县关帝庙位于我县城内解放南路11号,坐西朝东,东西长101米,南北宽21.3米,总面积2151.3平方米。据庙内碑刻碑文、梁架题记和光绪版《夏县志》记载,关帝庙创建于元至元年间(1335--1340),明万历年间改扩建,明崇祯,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沿中轴线依次分布有山门、牌坊、献殿、崇宁殿,两侧刀楼、印楼及厢房,布局较为完整。庙内现存清代重修碑3通。1985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6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阳稷王庙位于新绛县阳王镇苏阳村东南隅。坐北向南,南北长49.5米,东西宽32.6米,占地面积1613.7平方米。

          据庙内碑文载该庙创建于元代,明清重修,现存主体建筑为元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原南部建有戏台、东西有廊房,现已毁。仅存北部正殿及东西配殿。

          正殿为后稷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为三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当心间辟板门,次间设直棂窗。檐下斗拱七朵,形制均为五铺作双下昂,出卷云形耍头;东配殿为武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廊式构架;西配殿为娘娘殿,又称慈恩宫,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东山墙上部留山水画3平方米。2016年6月20日公布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宁寺塔:据碑刻和塔门额题记载,保宁寺初名唐兴寺,始建于唐开元六年(718) , 宋治平二年(1065)重修后改为保宁寺,元至元年间 (1264- -1294) 重修,清雍正三年 (1725)又重修,现仅存宋代砖塔1座,八角七层楼阁式,残高约20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8.7平方米。方形塔基东西长6.33米,南北宽6.12米,高6.2米,下部石砌,上部砖筑,南向辟长方形门,门宽0.72米、高1.15米、深2.25米。塔身一层檐口设仿木结构砖雕斗拱,五铺作双抄,每面补间斗拱九朵,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塔刹已毁。塔内方形中空直达顶层,每层南面辟砖券拱形门,-一层门额上原有“永固大宋治平二年建立,大清雍正三年重修”题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被砸毁。塔基背面嵌有重修保宁寺盘龙碑1通,额题篆书“重修保宁禅寺之碑”。 

          横水成汤庙位于绛县横水镇横东村东,坐北朝南。东西宽59.18米,南北长80.25米,占地面积约4749平方米。原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戏台、献殿、汤帝殿、圣母殿,东西两侧分别为关帝庙、孔子庙、观音殿、文昌殿、阎罗庙、菩萨庙、瘟神庙、财神庙、马王庙等。现存建筑中轴线上有献殿、汤帝殿、圣母殿。东、西两侧有马王庙和财神庙。庙内保存有创建、重修庙宇碑等7通。

          1985年12月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15日28365365tw五大联赛_365bet正网_365bet在线手机版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以马王庙东山墙为界,向外延伸20米,西以财神庙西山墙为界,向处延伸30米;南以献殿前檐墙为界,向外延伸30米;北以圣母殿后檐墙为界,向处延伸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0米。

          

          

          名称:上亳城址

          时代:战国-汉

          地址:垣曲县王茅镇上亳村村东50米

          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亳城址位于垣曲县王茅镇上亳村村东50米,距县城东南25公里。城址可分东西二城,北墙总长1530米,南墙880米,东墙890米,中墙为二城合用,长600米,总面积120万平方米。是一处战国早期——汉代的一座古城址。墙体大部分毁坏消失。西城墙西段有部分残留,残长26米,残高1.5米。

          上亳城址所处的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城址东城沿地形与山势走向建在山坡和山岭之上。城址西城沿两旁的自然冲沟(当地居民称汤王沟和狼刨沟)直至亳清河床。西城的西墙和南墙的西段已无存,据亳清河的走向与河床宽度分析,应为河水冲毁。东西城合用的中墙现已被西北东南向的横济(横水至济源)公路损毁。城基宽近15米,夯土层厚0.04米-0.15米。夯窝直径为0.07米,内含杂物有夹砂灰陶绳纹、泥质灰陶陶片、麻点绳纹瓦片,红烧土、铜镞等。城址东南方向立有元致和二年(1329)石碑一通,碑阳阴刻浮面颜体“殷商列祖成汤圣王居亳故都”字样。

          据垣曲县志所载,垣曲商周时称“亘方”,春秋属晋国,战国时属魏,称王垣,秦置垣县,县治在今下亳城村,属河东郡,西汉沿之。东汉、三国、西晋均称东垣,属河东郡。从城址内地面散布遗物和城墙局部地段解剖出土遗迹现象、墓地采集标本所知,城址时代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其器物类型、纹饰、陶质等特点,与侯马地区春秋晚期,特别是战国早、中期出土器物,有很多相似和相近之处。根据2014年该遗址出土的“曲阳伯”灰陶罐发现,此城址应为《史记·魏世家》:“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所记载的曲阳城。垣曲横亘晋豫要冲,境内关隘川原,犬牙交错,进可依,防可守,“自古争地者必相及”,备兵设防,战事频仍。及至现代,垣曲更以革命老区闻名遐迩,根据上亳城址的所处地理位置,建造分布情况及城垣上多处建筑基址的分布,上亳城址与战略防御军事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车厢城遗址位于绛县古绛镇南城村,因其形如车厢,故称为车厢城.城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为200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址南高北低,三面环沟,沟深约30米.遗址中残存一段墙体,全部由夯土层构筑.墙长约150米,高约15米,底宽8米,收分较大,顶宽3米,夯土层厚0.10~0.15米.土墙东南,有一方凹地,深二丈,一面临沟,约二亩许,当地俗称“牢固坨”世代传为晋献公聚歼群公子之处。“牢固坨”旁有绛县人民政府2007年立石碑,上书“晋献公围杀群公子牢狱遗址”。城东有高约十余米的土筑了望塔、烽火台。南城村中保留有“晋大夫士蒍故里”“车厢古迹”石碣两方。绛县博物馆保留有“晋旧都”匾额一方,原镶嵌在绛县旧城南城门之上,石左边残,青石质,高82、残宽52、厚20厘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勒石。现保护范围内和周边种植农作物和树木,保存状况一般。

          保护范围:以车厢城现存古城墙墙基过缘为基线,东、西各延伸1000米,南向外延伸1500米,北至涑水河北岸。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

          2006年以前由绛县文化局管理,2006年至今绛县文物局管理。

          1985年12月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6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康杰烈士墓夏县胡张乡其毋村北500米处。坐北朝南,南北长99米,东西宽28.5,分布面积为2821.5平方米。嘉康杰(1880年—1939年),字寄尘,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河东特委书记、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晋豫地委委员、晋豫边区八路军抗日游击第六队队长等职务。1939年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在赴平陆中心县委参加会议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葬于韩家岭,1959年迁于葬此地。墓塚为圆形,高约1.7米,周围种有迎春花。墓前为夏县人民政府立的汉白玉纪念碑,墓地前建有广场,中部设纪念亭内塑嘉康杰像。1985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县政府重新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28365365tw五大联赛_365bet正网_365bet在线手机版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6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坑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古魏镇坑头村,墓地集中在村南民宅,场地和果园内,东西长约192米,南北宽约184米,总面积为35328平方米。其中果园内的墓地面积约28800平方米,场地和民宅内的墓地面积约6528平方米。2007年芮城县文物局在坑头村南场地内抢救性清理了一座古墓葬,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铜鼎、簋、盉、编钟等,据出土器物的特征和墓葬形制判断,当为西周贵族墓。坑头墓地于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绛天主教堂又名安道大教堂,位于新绛县城北部高垣,坐北向南,南北长93.6米,东西宽46.3米,占地面积4333.68平方米。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天主教绛州教区荷兰籍教士孔昭明监牧主教捐资兴建,命名“安道大教堂”。1966年,拆掉教堂两翼的哥特钟楼和中间的三角屏风,1988年,恢复教堂原貌。正面属哥特式建筑,两座钟楼高43米;后主体为硬山顶组合风格,屋脊高27米,属中西合璧建筑。堂内设有立柱,以高达22米,跨度25米的9道巨型拱券建。系全国四大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3处分别在上海、广州和青岛。天主教堂地理位置高耸,建筑雄伟高大,是新绛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16年6月20日公布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益成纺纱厂位于新绛县古交镇桥西村南部,山西新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内。

          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经历了绛州纺纱厂、新绛工艺公司、新绛大益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日军管理三十三厂、新绛三林纺织厂、晋南纺织厂、新绛纺织厂等多次变革,于1997年改制后,成立了山西新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大益成”时期为历史上的鼎盛阶段。该厂南北长286米,东西宽212米,平面呈梯形,占地面积57041平方米。老厂区由办公区、动力区、纺绩部、织造部四部分组成。动力区、办公区保存较完整,纺绩部多数建筑已毁,织造部已荡然无存,现为新厂区纺纱部车间。动力区为旧址的核心部分,现存机电楼、锅炉房、水塔、清花除尘塔、八角烟囱等;办公区留“大益成时期”四合院一座,日寇占领时期水牢一处;纺绩部仅存办公房一座及原车间山墙(锯齿墙)。“大益成纺纱厂”的前身绛州纺纱厂时洋务运动时期筹建的重要工厂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办的一批民族纺织企业之一,它的发现为考证我国纺织史和山西民族工业发展史,有着极其珍贵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在新中国成立初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这座民族工业旧址上,至今仍保留和使用着众多当时的工业实物,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2016年6月20日公布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是我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发现的一处关于抗日纪念题材的文物点,2012年公布为河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崖刻镌凿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1939年9月),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一师,自抗战以来为国捐躯的22400名将士所雕凿的巨幅崖刻。

          现存崖刻总高16米、宽幅4米。崖刻左侧原有“陆军第六十一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后因修建隧道部分被毁;右侧竖镌“陆军第六十一师阵亡将士千古”;中间正文共六行,分别为时任国民政府军政要员题书,首行为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气壮山河”, 其下依次为: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提写的“精神不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题写的“伟绩千秋”;国民党元老、时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于右任题写的“成功成仁”;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宋希濂将军题写的“□□扶桑”;时任国民革命军九十军军长李文将军题写的“气壮龙门”。

          2016年6月6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总司令路居:1939年秋,朱德来到平陆曹川太寨村,与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卫立煌商谈在 中条山对日作战事宜,朱德住在蒋林玉家(蒋安庆之祖父)。1940年春, 朱德赴洛阳再次与卫立煌谈判,二次路居蒋林玉家。朱德路居系小瓦房三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为当地传统民居。内中摆放有朱总司令当年办公用过的一张人仙桌、两把太师椅、一把灯挂椅,一 直摆放至今。1938年3月,日寇进战中条山。 1939年初,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卫立煌的指挥部败退到平陆东山区的曹川镇太寨村。为促使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日,巩固已形成的国共联合抗日统一战线,扼制和粉碎日寇企图南渡黄河、占领中原的阴谋。朱德总司令受党中央委托,从武乡八路军总部出发,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于1939年6月的一天,来到中共平陆县中心委员会所在地一-龙潭沟村王哲家中,听取工作汇报,并作出具体指示。此后通过太寨村八路军办事处意欲和卫立煌取得联系。当时卫立煌面对日寇紧逼,已无计可施,得知朱总司令前来洽谈联合抗日,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并安排好仪仗队,可一连两天都未能迎接到。就在焦灼之际,朱总司令已悄然出现在第一战区指挥部门口,卫立煌看见朱总司令穿着灰色军服,满面笑容,又威风凛凛的神态,出口便说:“欢迎您的到来”...
              朱总司令在太寨村白天除和卫立煌共商联合抗日大事外,稍有空闲,便深入国民党士兵当中,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和办事处的八路军战士一起拉家常、谈心、生活,晚上他一直工作到深夜。朱总司令不辱党中央使命,说服卫立煌部立即停止剿共,答应联合抗日事项。三天后,朱总司令经南沟渡过黄河,取道洛阳,返回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中共太岳三地委旧址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中。据梁记创建于清嘉 庆二十三年( 1818),原为陈家庄村赵元所有。1945年7月 至1947年7月,时为太岳三地委书记兼三分区政委的柴泽民同志率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驻扎在陈家庄村,太岳三地委在此院办公,柴泽民同志居南房。在此期间,太岳三地委带领晋南全体军民支援部队作战,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改革,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使晋南地区率先得到了解放,成为支援解放西北和西南的可靠后方。旧址坐北朝南,方向北偏西450。南北长27.2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413.4平方米。-进四合院布局,现存南房、门楼、耳房和北窑洞。南房面阔三间,进深二橡,悬山顶,明间辟六抹头四隔扇门,稍间设槛窗。门楼为砖木混构,额枋下刻饰精美的木刻花板。耳房在南房之左,仅一间。北窑洞三 孔,原有面阔五间、进深一-橡的插廊 ,现俱毁,仅有很短的小檐廊。

        相关解读